坚持“三化一体”推进县域经济
2015年04月30日
摘要:
● 2011年,我省县域GDP占全省GDP59.58% 财政收入占全省50.71%
?
● 全省各地同步推进“三化一体”,亮点频显
?
● 与转型综改区建设相结合,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
?
2011年2月,省委、省政府明确提出,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转型跨越目标的基础性、全局性和根本性重大战略举措加以实施。一年来,全省各地立足实际,突出特色,强化措施,狠抓落实,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。
?
一、我省县域经济贡献率稳步提升
?
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一年来,各级各部门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,将县域经济发展摆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全局之中统筹推进,使全省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产业特色逐步显现,基础设施显着改善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县域经济对全省的贡献率不断提高。据统计,2011年,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9.58%,财政收入占到全省的50.71%,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.3个百分点和0.12个百分点。
?
二、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
?
(一)“三化一体”同步推进
?
通过农业现代化、工业新型化、特色城镇化“三化一体”的发展路径,各地均推出了具体有效的推进措施,并且亮点频显。
?
?
同步推进“三化一体”典型经验
?
典型县(市、区)
特色和亮点
?
孝义市
?1、以新型煤化工、现代制造业、高新科技产业、现代农业、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等“五大园区”为载体,掀起了大上项目、上好项目、上亿元项目的新高潮。2、启动实施特色城镇化“1420”工程。即以建设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的主城区为龙头、4个特色中心镇为支点和20个社区化中心村为辐射,把孝义85%的人口集中在城镇。3、突出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县一业”,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。
?
清徐县
?1、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与旅游业。2、坚持产业板块化发展、园区化承载、集群化推进。以清徐经济开发区为载体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;发挥区位、交通、传统运输大县等优势,依托大型物流企业,打造全省物流集聚地。3、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,都市南部新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。
?
沁源县
?1、以煤为基、多元发展。做大做强煤炭主导产业;延伸发展煤焦循环产业链条,依托现有四大工业园区,打造煤电材、煤焦化、煤气化、煤液化循环产业链,提高煤炭洗选率和就地转化率;大力推进非煤产业。2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水平,带动农民增收。3、发挥“三晋生态第一县”的资源优势,全面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区、佛教文化旅游区、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区“三区同创”,形成具有沁源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体系。
?
泽州县
?1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,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。2、以项目带动和园区建设为重点,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步伐。3、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为目标,加快特色城镇化步伐。4、以完善机制体制为重点,加快转型综改步伐。
?
朔州市朔城区
?1、以城市化为龙头,全力实施“南延、西拓、中改”战略,着力打造城中古城文脉、城西园林生态、城南湿地水系三张城市名片,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较大突破。2、以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,初步形成以煤电为主导,建材、冶金、化工、现代物流齐头并进、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。3、依托城市,辐射农村,在农村重点扶持设施蔬菜、园区养殖、花卉种植、生态旅游、林木经济等产业,推动现代农业发展。
?
大同市南郊区
?1、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,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、规模养殖、龙头企业,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。2、以项目建设为强力支撑,在稳定煤炭支柱产业的基础上,以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大胆先行先试,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。3、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攻方向,实施了19个“城中村”改造工程,完成了18个新农村的建设规划,全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9%。
?
(二)扩权强县简政放权
?
我省11个市向22个试点县(市)下放了9个方面、85项经济和社会行政审批权限,包括计划报送、财政管理、项目申报、统计数据发布、证照发放、税管权限调整、土地利用、环评审核、机构编制核定和干部选任等。今后,试点县(市)在申报这些行政审批项目时,不再需要市一级审核,可直接与省发改委、省财政厅、省经信委、省国土厅、省环保厅、省住建厅、省人社厅、省工商局这8个省直部门对接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,这项工作涉及的范围还将扩大。
?
扩权强县使得县域招商引资更加灵活高效,民营经济活力迸发。通过组团招商、驻点招商、代理招商创新方式,各地项目签约率、落地率、开工率都有了新的提高。同时,民营经济活力更为活跃,各地采取与银行联手、成立民间商会、担保公司等方式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,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?
(三)考核评价激励前行
?
为鼓励先进,扶优扶强,我省对全省县域经济进行监测和考核,对连续3年考核评价动态指数位居后5位的县,在全省进行通报;对进入综合考核前十名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前十名县(市)进行表彰奖励,并分别授予“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”称号和“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十佳县”称号。近日,为引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调动各县(市、区)加快发展的积极性,尽快形成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、竞相发展的新格局,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出台《山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》。
?
三、在综改试验区建设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
?
要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,以产业转型、生态修复、城乡统筹、改善民生为重点,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全力推进县域工业化、农业现代化、特色城镇化建设进程,先行先试,率先突破,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,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。
?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保障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
一要加强领导。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优势,加强协作,形成合力。
?
二要强化务实作风。从实际出发,分步骤实施重点工作,力求突破一点,带动全局。
?
三要加强考核评价。完善考核指标体系,县域评价体系要与综改区建设相匹配,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,把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结合起来,促进各地、各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,严格奖优罚劣,奖惩兑现。
?
(二)与转型综改建设相结合,全力推进“三化一体”
?
一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。围绕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县一业”的主攻方向,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,以工业化理念、产业化运作的思路,推进大同、晋中、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,实施整村、整乡、整县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开发,培育壮大一批10亿、50亿、10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。打造小杂粮和生态畜牧两大特色农业品牌,把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变为市场竞争优势、农民致富优势。
?
二要以产业园区为承载推进县域工业化。坚持传统产业抓循环、新兴产业抓高端,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构建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,使产业由分散转向集中、低端转向高端、短链条转向长链条。
?
三要以“大县城”为龙头,推进特色城镇化。首先要增强承载力,围绕“一核一圈三群”战略布局,科学制定县城规划,把健全产业体系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,把改造老城与建设新区结合起来,把突出地方特色与体现现代气息结合起来,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,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城市管理水平,发展旅游、餐饮、家政等服务业,加快建设一批10万人左右的县城。其次要增强产业聚合,全面提升县城的生产功能、公共服务功能、文化功能、生态功能、集散功能,引导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,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核心。
?
(三)以改善民生为重点,强力推进富民强县
?
一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抓经济、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坚持富民与强县相统一,制定发展规划、策划引进项目、考核评价干部,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根本评判。
?
二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工程。着眼城乡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的协调发展和融合互动,统筹城乡规划、产业发展、管理制度,扩大新农村连片建设区域,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对接。
?
(四)改革创新先行先试,增添发展活力和动力
?
一要创新体制。通过扩权强县试点、转型综改试点、省直管县等举措,推进体制改革,提升县一级对所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、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。
?
二要创优环境。实行定点式、跟进式、持续式的招商引资,用好先行先试政策,优先引进转型标杆项目、循环经济项目、新兴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,最大程度地把每一个县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?
三要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。认真贯彻国家和山西省鼓励、支持、引导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坚持非禁即入、一视同仁的原则,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投资转型产业和县域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。
?
(作者:贺俊果 ag亚游戏 高级经济师)
?
?
?
?